这个话题是我对一个客观的世界的客观认识,心理过于脆弱的请不要继续阅读,或许对或许错或许对错兼半,我只负责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,不负责阅读者的心理状态,请自行把握。华裔是否在表达方面有相对的不足这个我想大家自有公论,这边文章我希望讨论一些背后的因素,究竟如何造成的制约。

1,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,讲话似乎不是一种贡献而是一种权力:讲话是一个单方面的输出,一方滔滔不绝,一方洗耳恭听。在我看来,讲话是一种对认识,知识,想法的分享,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产品的输入,是一种贡献,而中国传统文化中,似乎只有强势的一方才具有这种精神产品的输出权力,并且不容置疑。在一个更深入的层面,是对整个世界认知的不同:比如华语中经常的“起跑线”的说法,也就是默认世界就是一条想象出来的跑道,既然是一条线那自然有远近,跑的远的那些自然就成为文化的强力输出者,这条跑道或者是金钱,权利,地位,年龄。。。不一而足。而在我看来,每一个“现在”都是一个原点,每一个“原点”都有四面八方的线,每条线都是跑道,大家并没有远近的区别,只是选择的不同,如果这样看来,没个人都有自己所见的独特的风景,都有值得分享的,讲话更是一种贡献。

2: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缺乏一些辩论,我想这个和以上的一点是有关联的。既然某些更有资格的人更有讲话的权力切不容置疑,自然也就不存在辩论,这样的结果就是如同一个人只看到自己路上的风景,而无缘去获得其他人对于其他风景的分享,最终事实上是自己的损失,只是简单的满足了自己的讲话欲。在我来看,没有质疑的讲话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无趣,无论外表多么绚烂,充其量就是一银样蜡枪头。

3: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注重谋略,缺少真实。这方面太多了,所谓“言多必失”所谓“惜字如金”,似乎就是那种默默思考,少言寡语就是一种智慧的象征。我想确实存在这样的人,大脑处理非常多的信息,一切尽在掌握,然而不愿表达,某种程度上是一种“自私”,即不愿分享,所谓大智若愚。在这个问题上我记得我小学的老师曾讲过,有些是大智若愚,但大凡大愚。总之呢就是不愿或者不敢分享真实的想法,从更深层次来说是一种信仰的问题,在四维空间看似乎到处是秘密,今天的秘密只有等到明天去破解,把时间变量看做是唯一变量;然而在更高的维度来看,所有秘密都是不存在的,自以为是在精心算计不愿分享,在外人看来有可能解读为自私和狡猾。

4:我想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种自我的恐惧感,似乎把听到一些超出自己认知的语言当作是洪水猛兽。举个例子,在很多华人面前如果一提及“毒品”两字简直就如同马上可以被传染到的不治之症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连大麻,鸦片都分不清,更不要讲海洛因,可卡因,摇头丸,冰毒,安非他命,k粉。。。这些话题并不是不谈就不存在了,也不是谈了就要去尝试,也不是尝试了就上瘾了,这种毫无逻辑感的恐惧在我来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;再比方说性,异性恋,同性恋,双性恋,多性恋,恋物,恋足,性虐。。这些并不是不谈论就不存在了,同理,并不是谈论了就要去尝试,就算尝试了也不是就要一直尝试下去,这些只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想法。很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,即使对于未成年人的性意识问题,是不能讨论的吗?如果这个不能讨论那立法者如何界定童,如何界定恋童?还是说,我们一生讲的话太多了,有些过分的话自主筛选去除掉就可以了,反观一些人不断的提起不断的询问,不知道是回答者更变态呢还是发问者更变态呢?在中国不要讲有多么久远,上去两代的人甚至就是上一代可能连口交都没听过更不要讲尝试过,这个在现在是问题吗?

我始终相信,直接,尊重,诚实,公开的对话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,而不是一听到问题首先想到去捂对方的嘴,在华人的社会里可能捂嘴是有效的,那在国际上呢?看一下中国美国在阿拉斯加的会议,能想象到在这个级别的层面能把会议开成充满市井气息吗?能去捂对方的嘴吗?越是惧怕一些话题就越会有恐惧,这种恐惧或者来自于自我认知,或者来自于缺乏自信,还是说,言语并不会造成伤害,沟通不畅造成行动的后果才会造成伤害。

以上